
说情,没用,他还是被炒了鱿鱼。
黄玉琴女士懊悔极了,暗暗为他流下了眼泪,早知如此,真不该写那封表扬信。
1989年5月的一天夜里,黄女士4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丈夫又不在家。孩子那令人揪心的呻吟告诉她:不能再等了。她心慌意乱地背着孩子走出家门,在乍浦路桥边拦下了一辆“大众”出租汽车。“师傅,孩子病得厉害,请帮忙送一趟儿童医院。”驾驶员一见满头大汗的大人和神志不清的小孩,二话没说就打开了车门。刚上车,孩子就浑身抽筋,黄女士ー下子没了主意。驾驶员见状,当机立断地说:“这士孩子这情形拖不得,还是去最近的第一人民医院吧。得到黄女士同意后,大众车直驶第一人民医院。夜间交通顺畅,车子很快就停在医院门口。黄女递上事先准备好的车费,没要车费收据就准备下车。驾驶员见她个头小,抱着孩子很费劲,就主动说:“你快去挂号,我来抱孩子。”黄女上急忙奔进医院,驾驶员也抱着孩子一路小跑跟着。把孩子安顿好后,驾驶员就悄然离开了。
孩子看完病后,黄女土总算松了口气,来到付费处准备付医药费,一摸口袋,她大惊失色,钱包不见了,真是房漏偏遭连夜雨。
第二天上午,有人敲响了黄女士家门。黄女士开门见来者素不相识,但手里却拿着自己的钱包。这位不速之客是“大众”驾驶员,早上接班时,他发现车厢里有一只包,便断定是搭班昨天接送乘客时,哪位粗心的乘客遗失的,于是他就根据钱包里的一张医院就诊卡上的地址,找到黄女士家,将钱包完璧归赵。孩子得到及时就治,钱包失而复得,黄女士握着大众驾驶员的手激动地连声感谢:“大众驾驶员真好。”
次日,为了感谢两位大众好驾驶员,黄女土欣然提笔给大众公司写去了一封表扬信,而公司也准备表彰这两位员工。可谁也没有料到,事情却出人意料地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因为公司要对驾驶员进行表扬,就对那天晚上那差业务进行核实,令人疑惑的是,居然查不到那张车费收据,这引起了公司领导的注意。经向驾驶员本人了解后,故事的另一面被揭露了出来。这位驾驶员送黄女士去市一医院并未开具发票,而把黄女士用去的路程全都转嫁给去江湾五角场的下一位乘客身上,也就是说:他贪污了营业款。“大众”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一枪头”制度,即:驾驶员一旦违反公司纪律,如严重怠慢乘客、拒载、贪污营业款等,就将被公司除名,绝没有第二次机会。因此广大驾驶员都称之为“高压线”,谁碰了谁就出局。于是公司决定给予这位驾驶员“除名”处理。
黄女土听说此事后,为自己好心办坏事而懊恼不已,并多次赴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为这位驾驶员说情。公司领导每次都坚决而略带惋惜地说:“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我们也为这位员工感到惋惜,但是,如果每个驾驶员都有第二次机会的话,我们公司有500多名员工,就会有500多次违纪发生,这样,‘大众’的信誉将荡然无存。”在“纪律无情”这4个字面前,黄女土虽然遗憾,但更深深赞叹“大众”维护企业信誉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