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大地震,震级达8级,烈度11度。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如今,已是2018年,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祭日临近之际,回望当年前赴灾区援建的亲身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千。
都江堰是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共伤亡约七八千人。大众交通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率先发起援建了一所当地受灾的学校——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我有幸参与这一次援建工作,三次前往都江堰。虽然天灾造成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令人悲伤,但能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援建,见证重生,所见所闻,其意义非比寻常 ……
清楚记得那是2008年5月19日的下午,地震发生刚一周,那天是全国地震灾难默哀日。我们刚在礼堂中为地震遇难同胞肃立默哀完毕,就接到指令,立即跟随两位领导,奔赴四川地震前线,调研援建受灾学校的事项。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忐忑甚至是忧惧的。
几小时后,我们登上了飞往成都的航班。机舱内空空荡荡,除了我们,只有一支中韩联合救援队,虽然时隔十年,但仍记忆犹新,他们挥舞着手臂,衣袖上醒目的五星红旗或太极旗的臂章,口中唱着不知名的歌曲,士气高昂…… 虽然完全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有一种力量在我的心中升起,虽然只有一丝,似乎不那么害怕了,那应该是——勇气。
降落到成都的那一刻起,扑面而来的是空前紧张的气氛,广播中循环播放的余震预警,路上扶老携幼到街上避难的人群,还有虽然依旧灯火通明,但全部停业关张的酒店和商场,这一切都明确地告知你,这里是灾区,余震不断,随时处于危险之中的灾区! 好不容易平静一些的心,又再次悬了起来……
但所有的不安、害怕,随着我们第二天踏入抗震帐篷的一刻开始,就迅速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勇气和使命感。那是搭建在学校操场上的一排蓝色帐篷,都江堰市教育局的临时办公地点。墙外不远处,就是成片掩埋着逝去生命的建筑废墟。教育局的领导和老师们,在这些并不宽敞的帐篷中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统计着受灾的学校、老师、学生的数据。时不时有余震发生,路灯杆和建筑发出不堪重负的咔咔声,但帐篷内键盘敲击声和打印机的声响一刻未停!大众的领导和都江堰教育局的领导在热烈地讨论着,展望着重建,规划着新生。当初步选定了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塔子坝中学作为计划中的援建对象时,帐篷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手中的摄像机在默默运转,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此时此刻,胸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是勇气,还有,感动!
第二次踏上都江堰的土地,是在2008年6月24日,地震后将近一个半月。眼前,一排排塑钢板房整齐排列,白色的墙面,蓝色的屋顶,地面是平整的混凝土地坪,再远处是整洁的操场。这里就是大众援建的塔子坝中学新启用的临时板房校区。在新校址竣工之前,学生们将在这里学习。大众交通援建塔子坝中学的签约仪式正在热烈而隆重举行,领导们签字,握手,交换文本,掌声和激昂的进行曲响成一片,蓝天,白云,孩子们的笑脸…… 远处银色旗杆上的五星红旗熠熠生辉。同学们背着杨总亲手赠送的书包,憧憬着未来,小脸上没有阴霾。远处依稀可以看到大型工程设备在废墟上作业,阳光灿烂,希望,今天,启航!
第三次来到都江堰,那是一年之后,2009年9月1日。每年的9月1日,是全国所有学校开学的日子,但这个9月1日,格外与众不同,上午是全都江堰市学校的集体开学典礼,也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的诸多全新学校,集体落成启用的典礼。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带队参加典礼,我有幸跟随杨总及其他大众领导参与其中。远处色彩鲜明的教学大楼,脚下的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各位领导胸前,以及我自己胸前,孩子们给我们系上的红领巾,这时真的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感动,叫“夺眶而出”。
下午,当我们走在刚落成的塔子坝中学全新的校园内,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朗读,值日的孩子在花坛中除草。我举起摄像机,孩子们羞涩地从镜头前跑开…… 温馨、祥和、平安! 仔细阅读眼前石碑上镌刻着的《大众援建纪》,文字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着力量,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新生,承载着全体孩子以及教职员工的未来。
回望十年,这三次灾区之行在我的人生中实在弥足珍贵。断垣残壁已消失,高楼大厦已重建,生者用自己的努力前行告慰逝者。大灾之后有大爱,灾区以及灾区人民犹如凤凰涅槃,在大爱之中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