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大众出租致信交通运输部,要求对即将出台的专车新政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此信一出,在业界立刻激起千层浪,引发出租汽车行业、专车平台、乘客、司机各方的热烈反响。
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及下属的各地出租汽车企业对大众出租的信函内容表示支持和声援。一位地方出租行业协会领导称赞此信内容中肯,直陈要害,大众出租敢于为全国近300万出租汽车司机执言,有胆识有魄力,说出了全行业的心声,不愧是行业的龙头企业。
信中提及的滴滴优步两家平台,均拒绝对公开信内容予以置评;另一家全国性网约车平台在给澎湃新闻的回复中则出语谨慎:网约车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和分享经济属性,也需要给予政策空间和发展空间。
不过,曾撰写过《滴滴快的合并不涉及垄断》等文章、微博认证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的傅蔚冈,在大众出租致信交通部当晚,就以个人名义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封乘客致交通部的公开信》,在信中,他从乘客角度陈述了网约车的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呼吁监管部门鼓励专车平台利用新技术来便于市民出行。
网民对大众出租的公开信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评论。
支持方认为,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行为与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存在明显抵触,作为监管部门,有必要在法制和平等的框架下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有网友担心,滴滴优步等专车平台一旦形成垄断,不仅目前乘客享受的补贴盛宴将不复存在,而且高峰时段任意加价的现象将愈演愈烈,到时乘客完全失去议价话语权,出行成本将大大增加。有专车司机则吐槽,在某专车平台的宣传吸引下买车加盟,结果发现平台的奖励制度朝令夕改,要完成平台的指标,劳动强度不比出租车司机低,扣除个人要承担的车辆折旧、维护、保险、社保等费用后,实际月收入仅四千元左右,和平台当初的承诺相去甚远。6月30日,网上流传出一篇名为《一位郑州出租车司机对网约车的22问》的帖子,从车辆身份、竞争手段、计价设备、广告经营等各方面对网约车提出质疑,文字犀利,观点尖锐,被看作是大众出租公开信的“司机版”。
不同的声音认为,专车为市民出行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和多样化选择。他们呼吁管理部门应该给新生事物足够的发展空间,不应管得过严过死。对于关键的法律问题,和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对网约车的禁入或严管,这些评论大多采取了回避态度。
据了解,大众出租发出的挂号信目前在邮局系统显示“已签收”,但交通运输部尚未对此作出回应。有业内人士透露,近日交通运输部频频召集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出租车行业协会和各网约车平台开会,讨论专车管理新规,显示在目前的形势下,尽管各方博弈继续,但专车新规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今天,发信方大众出租向媒体发布了一份由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该意见书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关于无证经营出租汽车行为是否适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的请示》的复函等法律法规及文件,逐一支持了大众出租公开信中提出的各项意见诉求。
意见书指出,目前各网约车平台推出的专车、快车业务实质就是在从事出租车运营,应该比照相关法律规定,纳入出租车领域的统一监管。网约车平台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以及驾驶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客运经营活动的情形,都已涉嫌违反相关法规的规定。网约车平台采用高额补贴用户及司机的方式实现争夺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目的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及其他相关规定。此外,法律意见书认为,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后,新规尚未正式颁布之际,大众出租公司有权请求交通运输部对上述规定的制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公开致信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