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10时,大众交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国平接受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邀请,做客新华网,接受新华社专访。小编特意整理了专访“精华版”:
谈“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是一切为了客户,与大众的全讯资讯网的文化“一切为大众”是一致的,互联网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互联网的引进使得出租车运营效率提高,对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交通行业对接互联网,要在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智慧车厢。新的大众出租车都会装上免费的wifi,乘客在车上可以办很多事情,争取到5月1日可以实现所有大众taxi的全覆盖。
第二,快捷下单。从传统的打电话要车,到微信要车、软件要车,大众出行ap即将推出升级版。
第三,多样支付。上海是最早推行出租ic卡的城市,现在则有支付宝、微信等多元化支付渠道。
第四,服务升级。大众做到365天每天24小时监督电话开放的,同时对接物联网、车联网技术,令服务质量随时受控。
但是有两条底线是必须要守住的,第一个底线就是车辆的底线。车辆绝对不允许私家车装上软件成为出租车或者专车用。第二就是人,出租车是公共产品,从事公共产品的人必须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培训或者是拥有资质才可以提供服务。
谈出租车的专业性。
一是车辆牌照。由政府交通委员会发放牌照。
二是车辆设施。出租车必须要有顶灯、计价器,对行李厢的尺寸也有规范,大的行李箱要能放进去。另外,出租车在车辆的外形、gps调度系统、跟踪方面也有其专业要求。上汽大众、通用生产出租车都是定制,对车况要求较高。全世界大部分的城市选用出租车也都是有专用标准的。
三是保险。出租车购买的第三者伤害险都是高配置险额,一旦发生事故,出租车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保险公司一起对乘客实施保障。
四是驾驶员。出租车行业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驾驶员就是城市的宣传员。按照这样的要求,驾驶员必须职业化: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行业服务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公司都会持续对驾驶员开展岗位培训。上海的出租车驾驶员有专门的营运证,有照片有编号,在出租车上的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得到这个司机的名字和工号。
谈“交通集约化”。10多年来,上海人口已经从1800万增长到2400万,出租车的里程运率已经达到65%左右,几乎饱和。建议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效率,比如大众在一些写字楼集中区域设立了大众出租车的调度终端,将分散的社会服务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适当增加运能来解决供需矛盾。
此外,大众在大型活动配套服务方面很有经验,为世博会、apec会议、大师杯、f1赛车、高尔夫球赛、马术大赛、花样滑冰等高端会议、赛事提供了优质服务。
谈金融。大众坚持交通产业和金融业两者产融一体协调发展,在早年就参与投资了大众保险,同时也是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的股东。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既有跨国金融机构,又有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必须要有中小微金融机构。大众自2009年开始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有徐汇小贷、长宁小贷、嘉定小贷等,去年在自贸区组建了大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离不开“草根金融”的助力。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贷款,这些客户都是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的,而小额贷款就是做这方面的服务。总的来说发展比较健康,回报也比较合理,风险控制也很好。另外我们还有从事第三方支付的大众商务公司。在金融方面,我们会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探索发展战略,使得金融产业和交通产业可以形成两翼起飞的产业发展构架。
谈物流。大众有国际仓储公司、国际物流公司,还有大众物流公司。国际物流主要是在浦东机场,配合检验检疫开展口岸查验,跨境电商业务的前景非常好。
谈大众酒店。位于浦东机场的大众空港宾馆的客房周转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伴随迪士尼开园,公司将考虑配套专线巴士,让客户的交通更加便捷。此外,大众还在松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立了一个微农庄,欢迎市民们带小朋友到微农庄去玩乐,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