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上海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数量为39万人,与2013年的38.8万人和2014年的39万人相比,基本持平。虽然由于公安的考试政策导致培训人数基本稳定、车均培训人数略有下降,但不可否认,驾培仍是一个有稳定需求的市场。但与此同时,上海一地已有驾校200余家,体制机制的不同也使得驾培行业的竞争面临各种挑战。随着互联网 之风四处席卷,一大批互联网 学车平台相继诞生并受到各界以及资本们的关注,他们在解决用户需求、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随之而来的是倒逼驾培行业在管理和营销以及服务上面的改进。
纵观过往的公司运营经验,并结合在日本的考察,我们离一流的驾培学校尚有距离。这些距离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用户体验的好感度上仍有提升空间。用户至上是服务性行业的宗旨,但受限于之前的员工素质,以及之前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即学员报名困难,驾校不愁生源,我们在用户体验上投射的关注较少。体现在报名的渠道较少,基本以线下渠道为主;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属于弱势地位,对某些教练员的不合规现象没有合适便利的投诉渠道;无法根据自己的时间,即时预约以及调整学习时间等。一流的驾校就应该把用户的体验放在首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2、 精细化的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驾培行业面临的管理挑战非常大,难度在于:一,并无标准化产品,教练员的课件以及方法各不相同。二,现存教练员的来源多以司机转行为主,并未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培训。三,管理的依据只有单向的考核数据,即学员的毕业率,并未进入过程管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评价等没能成为管理的细化指标。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标准化,多维度,数据化,才能夯实管理。
3、 在日本驾校考察,给我触动最大的除了日本各行业都有的服务心态之外,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多数国家不同,日本很重视灾难的防患措施,地震火灾等各项防灾训练在社会各方面深入展开的同时,驾校对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处理方法也作为必备知识设置在了课程中。学员除了学习开车技能,还要通过模拟人体机,来具体实践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的急救技能。这是日本驾校自主承担的社会责任。反观国内的驾校,都是以收入为导向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聚拢更多学员,如何快速培训成功,增加周转率,有更多收入。极少有驾校在提升安全驾驶系数,提升学员自救和救治的能力等方面有更多作为。但如果想打造一流的驾校,仅有短期的逐利行为无疑是很难持久的,企业的口碑打造、社会的影响力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感。
而从2015年初开始,互联网 的风潮突然席卷而来。在我看来,互联网 并不是简单的行业搬到线上,它需要触及的是整个流程的改造,甚至是行业的颠覆。比如,滴滴打车带来的就是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流程再造,这个模式打破了原有出租行业扬招和电调的形态,对于需求双方的即时匹配,提升了行业的效率。那么,互联网到底能给驾培行业的提升带来哪些便利呢?
1、 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的是便捷的使用方式,还有和企业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推动之下,用户的地位就凸显出来。现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动辄将用户放在嘴边,把优化体验前置,事实证明,这些尊重用户的行为,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用户。互联网技术幻化出的服务能力,也解决了很多用户的需求,在更好地服务用户这个层面上,互联网提供了意识和全讯资讯网的解决方案。
2、 工作效率的提升。信息化基础完成以后,很多线下繁琐的工作,占用大量人力和资源的工作都可搬到线上完成。比如报名、收费、预约等,之前我们需要布设很多线下的点,带来的是办公和人力成本的支出,以及流程的繁琐,线上解决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以及加速处理流程。
3、 管理的精益化。互联网在优化管理上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在管理工具和社交工具结合的现状下,管理能够触达的速度和精准度都有了提升。同时,能够支撑管理的数据来源也比之前更为丰富,学员的评价能够清晰可见,公司人员在拓客层面做出的努力有数据可查。
4、 服务的升级和转型:用户数据的积累及可持续性使用。在过往的模式中,驾校的收入模式比较单一,仅以学员的学费、进场驾校的管理费用为主,这在整个车市场收入中仅为小小的一环。在整个市场的生长周期,学员学车仅是开端,后续有买车、用车、换车都循环往复。我们在学员层面,毕业以后就失去联系,并未将这些学员数据转化为我们的资源,实则是极大的浪费。未来这些学员数据的沉淀,使得我们今后既是触达这些数据的渠道,也是可将这些数据变现的使用者,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互联网的确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o2o的行业。在驾培这种传统的线下行业,互联网的结合可以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当下,有很多与驾培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出现,如今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五种不同的模式。
一、导流模式
驾考一点通、车轮驾考等属于这类,只做网络招生,输送生源给驾校,从中赚取介绍费用。此类模式较轻,实质是媒体,做流量入口做宣传,依靠招生赚差价。但也有些问题,如因为后期服务体验完全无法控制,有点“杀生”嫌疑,如果大型平台参与竞争,在流量上就会失去优势。而且主要盈利来源于招生差价,后期盈利空间有限。
二、互联网驾校模式
简单的说就是挂靠,租用驾校车辆、自己聘用教练员、自主招生和培训考试,希望通过自营模式控制学车体验,解决行业痛点,本质上还是个驾校。58学车、1217驾驶学院等采用的就是这类模式。现实中也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因为多是租赁,包括车辆和场地,一旦发生教学事故,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导致法律纠纷。
2、资产模式重,租赁场地、购置(或租用)车辆、招聘教练员,对资金要求高,易患上肢体肥大症,稍不留神便可能造成资金流断裂。
3、行业经验缺失,这些互联网驾校多由一群高端it男创立,对驾校的管理多无实操经验,而且还要忙于应付各类关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练员+uber抢单模式。
优车车、91恋车等采用这种模式,把教练员置于整个平台之下,自己作为招生平台,学员发布学车需求,距离最近的教练抢单,实现需求配对,将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运用的是uber共享经济的思维。这类模式理论上很美好,既不用租车、也不用租场地、只需要做好平台即可。但这类模式法律主体混乱,法律风险常在,而且需要和驾校处理好关系,否则容易遭到驾校抵制,也很可能被互联网巨头“模仿”。
四、saas软件模式
这类模式通过销售或者免费提供软件给传统驾校使用。如哈哈约车从2014年开始,销售了400套约车软件,优车车则在91恋车模式的基础上还给驾校免费提供saas软件,并支持驾校定制系统,如预约学车、学生在家预约练车时间、计时学车、驾校派车接送等。优车车等是希望通过整合互联网平台资源和驾校管理服务资源,为学员提供uber一键抢单等功能的同时,为驾校也提供开放管理平台,从而整合更多有升级转型意愿的智慧驾校加入,这类实质是软件公司模式,免费赠送方式可带来用户,加强和驾校关系。但购买或者使用的驾校多分散,无法发挥互联网边际成本降低的效应,学员也感知不深,而且最主要考验的是软件好不好用。
五、saas+介入模式
这类模式是在提供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上介入驾校的服务中,希望实现学车标准化。找教练目前采用此类模式,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做,关键点是找到优秀的驾校合作。这种线上线下联合o2o的模式也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线下服务品质难以控制以及对地面资源过度依赖,普通的创业者无法拷贝等问题。
这些模式的出现给了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也给我们提示了风险点。反观我们自己,有场地,有教练员,有学员,这是002全讯白菜官方网站的优势,如果辅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会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在我看来,现阶段互联网 驾校的初步形态包括:
1、 营销的线上化。线上的渠道的多样化,已经用户群体的精准性给我们的营销拓客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基于互联网的营销策划,也能更好地激发用户的参与度和转化率,这也是我们近期的工作方向。
2、 服务的线上化。我们除了布局了pc端的大众驾校的全讯资讯网官网,也在微信等用户大量聚集的平台开发了服务系统。解决了用户报名、付费、预约、评价、投诉等需求。
3、 用户数据积累及沉淀使用。通过线上系统的完善,用户数据的积累已可逐步完成,并通过数据库的运营管理,对用户的标签细分,接入更多的服务项目,包括后续的买车服务等,为公司的运营或者集团公司及其他兄弟公司可提供精准的用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