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全讯资讯网

集团动态

马卫星和她30平方米的“和谐车厢”

2005-10-09    

  30平方米的车厢虽然小,但却可以成就一份事业;公交车售票员的岗位足够平凡,却塑造了一个马卫星。
  刚刚当选“1995-2005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人物”之一的马卫星,一个普通的公交售票员,也许是20个当选者中最不引人注目的,却可能也是最独特的。
  马尾辫、七分裤、短袖衬衣,稚气未脱的笑脸,这是见到马卫星的第一印象,好像一位温柔可亲的邻家姐妹,却不乏干练、利落。
  头顶着“十六大代表”、“全国劳模”诸多令人羡慕光环的马卫星,最常说的话却是:“我就是一个普通售票员,做的就是一个售票员该做的事”。
            车厢很小,服务的学问却很大
  上海公交49路,因为沿线医院众多,外加有老干部活动中心,病人、老人、外地人“三多”成为该线路的一大特点,也给售票员出了更大的难题。然而作为49路的“当家花旦”,马卫星不仅用她独特的方式破解了这些难题,而且用她的关爱之心打造了一方30平方米的“和谐车厢”,流动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病人、老人多了,需要动员乘客让座;外地乘客多了,需要为其指点路途。众所周知,动员乘客让座,难;为外地乘客指点路途,烦。对此,马卫星自有其独特的破解之道--“马卫星动员让座六法” 和《49路服务指南》。
  所谓“马卫星动员让座六法”是指由“留座法、领座法、代抱法、夸张法、致谢法、挤座法”构成的,用来动员乘客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的方法。比如,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上了车,马卫星向众人招呼:“谁为这位寿星让个座,沾一份长寿的光。”马上就有乘客主动让座,这就是“马氏夸张法”的妙用;如果有抱小孩的乘客上车,马卫星会说:“多可爱的小孩啊,那位乘客帮着抱一下。” 许多乘客会主动要求代抱或者让座,这样既没有强行让乘客让座的不快,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用马卫星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种代抱法师从实际出发想的办法,有些乘客其实也很辛苦,已有抱小孩的就要他们让座也不太合适”; 再如,公交车上都会有黄色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马卫星一直注意为乘客宣传,动员他们主动将这些专座专用,让给真正有困难的乘客,这种“留座法”,使许多老、弱乘客不用担心在马卫星的车上没有座位。如今,这套动员让座法因为其屡试不爽的功效,已经在上海公交行业全面推广,马卫星只是说:“这些让座方法也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罢了,只要真的有效果,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乘客,我就很开心。”
  外地乘客初来上海,最怕乘过站,难免向售票员问路。遇到这种情况,马卫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乘客解答,有一次,一位到上海求医的外地乘客生怕坐过站,每隔几分钟就要问一次有没有到站,整个车厢的乘客也颇有微词,觉得她太罗嗦,马卫星却非常耐心地一次一次向她解释还没有到站,到了会提醒她下车,当这位乘客下车时,马卫星一共对她报了13次站。
  马卫星想,外地乘客来上海对交通不熟悉,难免人生地不熟带来许多不便。于是她做了有心人,决定把自己所在的公交线路经过的区域,做一份实用的指南。2003年炎夏,马卫星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沿着49路的行进路线,走街串巷,花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编成了《49路服务指南》。这套为外地乘客量身定做的小册子,包含了每个站点附近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景观、购物场所和公交换乘路线,就连沿线的15个转弯路口和上下行89只红绿灯数字也都作了精确的统计,被乘客亲切地称为“不见面的指路人”。
  熟悉马卫星的人都知道她对提高服务的追求可谓“无微不至”,绝不放过任何细。马卫星发现乘她车的聋哑乘客问路极不方便,她硬是花上两个月的时间自学“哑语”。当一位聋哑乘客竖起大拇指向她致谢的时候,她比什么都开心。
              平凡做人,踏实做事
  凭着出色的业绩,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当上“全国劳模”,已经相当不平凡。然而马卫星的不平凡正体现在平凡做人、踏实工作上。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出租车、地铁的兴起,公交车已经不是唯一选择,而且近年来上海公交车也逐渐向无人售票转变。公交车售票员的职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多光芒,而且收入较低,许多从业人员也纷纷跳槽。据了解,马卫星一个月的总收入不超过1000元。无论从哪方面讲,公交车售票员都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职业,但面对种种的诱惑,马卫星却异常平静,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岗位,默默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当初和马卫星一起进车队当售票员的有200多人,但只有她一人至今还在这个岗位上。
  其实,马卫星也有过思想波动。当初只做了三个月的售票员,单调辛苦的工作,让她的新鲜感马上消失。但他没有采取消极的办法,而是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看似平淡、单调的工作做出意义,做出特色。
  有一次,在马卫星的巧妙劝说下,乘客纷纷把座位让给从老干部活动中心上车的老人们。当一眼望去,在座的都是银发一族的时候,马卫星当时只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这份平凡的工作最大的意义”。
  拥有无数荣誉的马卫星,在工作上没有一点特殊要求。她从进单位以来就一直上早班,十几年来,每天凌晨2点起床,3点上班。这种工作节奏,使马卫星的生活规律与家人、朋友都不太合拍,家人为了照顾她晚上不敢看电视,朋友要约她聚会也只能等周末。
  “我也是普通人,我也觉得累,但只要走进车厢,我就不由自主地把情绪调到最高,把累的情绪都留到家里。”马卫星说“每天下班回家就不想说话了,只想倒头休息。”谁都不知道,在乘客眼中永远有耐心的马卫星,对自己的孩子最缺少耐心,每次回家哄刚刚3岁的孩子,她总要“鼓起勇气”,她笑着说:“不知道为什么,乘客反复向我问路我不会觉得烦,但看到自己的孩子要我反复对她将同一个故事,我就觉得不耐烦。”
  马卫星当选“全国劳模”后,有不少公司开出不菲的待遇试图挖走她,但她并不为所动。她说,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别人来挖我,无非看重我的名气和荣誉,而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
             爱心涌动的“和谐车厢”
  49路的常客能感受到,车厢里,马卫星对人的关爱无处不在。小朋友鞋带散了,她会帮助系好;乘客衣服掉了纽扣,她会悄悄地递上一枚别针;冬天乘客眼镜起雾气了,她会主动递上纸巾……
  有时候,同车的司机都“看不过去”了:“为什么把自己弄的这么累?哪个售票员像你这么认真负责?”而马卫星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比如到了某一站,必须清清楚楚地告诉乘客医院怎么走,在哪里拐弯,回来的车站在哪里……如果不让我一口气把这一套滚瓜烂熟的话都说出来,我就会很不习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有了这种关爱之心,马卫星一直说“在我的车上,看到老人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当作自己的老人,看到可爱的孩子,又会想起自己的小孩。”
  当记者问她,为这份工作付出这么多,是不是把它当一份事业时,马卫星却说,“‘事业’这个字眼对我来说太大了,它只是我的工作,既然是工作,就要把它做好。”是的,只是“工作”,真正“和谐社会”不需要太多丰功伟绩,也许每个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好。

网站地图